專家熱議《赤泥綜合利用政策研究與行動計劃》編制工作啟動
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
時間:2023-04-28
點擊:
推動赤泥綠色利用跨上新臺階
——專家熱議《赤泥綜合利用政策研究與行動計劃》編制工作啟動
4月24日,《赤泥綜合利用政策研究與行動計劃》編制工作啟動會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本部召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葛紅林出席會議并講話,他提出,過去有愚公移山,今天要做好赤泥綠色利用工作,就需要發揚“智公移山”精神。
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原總經理、教授級高工劉祥民,中南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姜濤,以及來自全國鋁業、鋼鐵、建材、交通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就發揚“智公移山”精神形成共識,并圍繞赤泥綜合利用的難點與問題,展開熱烈討論,建議從聯合攻關、跨界合作、國際交流等方面,政策和技術雙管齊下,創新賦能、協同聯動,爭取赤泥綠色利用跨上新的臺階。
將政策向“首臺套”遷移,鼓勵創新
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原總經理、教授級高工劉祥民
“赤泥綜合利用是一個集社會、經濟、科技于一體的跨行業跨專業跨領域世界性難題,但通過整個行業和赤泥推進辦一年多來的努力,利用率有了顯著上升。”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原總經理、教授級高工劉祥民說,“赤泥綜合利用意義重大。一是每年產生赤泥中的鐵含量約兩千萬噸,在我國資源、市場不均衡的情況下,赤泥綜合利用是破解‘卡脖子’問題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二是我國赤泥綜合利用在技術研發方面仍處于初級階段,還沒有開展過系統化的工作,在原理上的突破也較少,在跨界合作方面基本是淺嘗輒止。三是抓好赤泥綜合利用不僅是氧化鋁企業的需要,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需要。如果赤泥綜合利用問題解決了,那其他礦山固廢綜合利用問題也就迎刃而解。因此應該由點入手,繼而推動面上問題的解決。四是赤泥推進辦要將任務細分,給專家們派發具體任務。專家們要將赤泥綜合利用推進不下去的原因搞清楚,將政策不落地的原因搞清楚,對政策的落實見效、解決關鍵問題與難事提出針對性的意見。五是科技創新上應抓住兩個重點,一個是基本利用原理上有沒有可能突破;另一個是進行跨界的換位思考,要和其他行業緊密結合,技術政策雙管齊下,多措并舉、聯合攻關,尤其是赤泥推進辦要在聯合攻關示范項目的組織上發揮作用,發揚“智公移山”精神,實現赤泥綜合利用30%的目標。六是應建立行業機制,將政策向“首臺套”遷移,以鼓勵其繼續前進,這樣各項工作才能落地有聲,創新創造才能夠見效,產業培育就有了基礎。”
必須在政策和技術上雙管齊下
中南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姜濤
“赤泥綜合利用具有兩大意義,一是資源方面的意義,二是生態環境方面的意義。”中南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姜濤說,“推進赤泥綜合利用必須在政策和技術上雙管齊下,整體化利用。一要將赤泥中的有用元素均進行良好利用,特別是對赤泥進行分類利用,對高鐵、高鋁、高堿赤泥進行科學分類,用不同的技術對不同類型的赤泥進行利用,企業、協會和各位專家配合調研,對赤泥的成分、物理性質、形態等數據進行記錄,以建立赤泥資源數據庫。二要對赤泥綜合利用技術進行分類、評估,使其能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三要注重跨界合作,這是一個客觀需要,赤泥利用問題不是有色行業一家能夠解決的事情,要和鋼鐵、建材等行業進行結合,從而使赤泥當中的鐵被鋼鐵行業回收,鋁被有色行業回收,剩余的硅、鈣等元素能夠很好地適配用于建材,這也是赤泥整體化、全面化利用的客觀需要。”
積極開展用赤泥做復合材料方面應用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張以河
“赤泥利用的產業化目前主要是在做赤泥高分子復合材料板材、管子、多元絮凝劑、脫硫脫碳材料、赤泥建材等方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張以河說,“在‘雙碳’大背景下,比如用赤泥做高分子復合材料方面,如建筑模板、地板、墻板等,目前我們正在跟有關企業合作開展推廣應用。再比如做水處理行業的復合絮凝劑方面,將赤泥與粉煤灰等因地制宜結合,可將赤泥中的鋁鐵元素做成復合絮凝劑,再將剩余的殘渣做成復合白炭黑。還比如將赤泥做成脫硫脫碳材料方面,可利用赤泥的堿性,替代石灰脫硫劑等,既符合碳中和國家戰略需求,進一步可以通過碳匯交易獲得收益,脫堿后的赤泥(如南山集團)再用于充填、礦區修復及修路工程,這樣也提高了后續應用的安全穩定性,為赤泥全組分利用奠定了技術基礎。”
赤泥利用應以減量化為主
山東海逸生態環境保護有限公司董事長、研究員、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程鈺
“我們一直推進赤泥在高速公路、國省干線、港口等方面的工程利用,在各個省都有示范工程。”山東海逸生態環境保護有限公司董事長、研究員、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程鈺說,“從大體量上來看,赤泥的利用和交通、礦山、港口工程等方面掛鉤可能是大規模消納赤泥的一個方法,特別是赤泥利用量3000萬噸的目標較大,尤其需要與港口、交通、礦山等工程結合。赤泥利用應該以減量化為主,各種利用方式(道路、膠凝材料等)相結合?,F在赤泥利用卡脖子的問題是資本問題,整體來說,赤泥綜合利用都在圍著赤泥堆場,各種利用方案都牽扯到赤泥原料的取料問題。降低技術成本,推動以減量化為主干、各種高值化利用相結合。30%利用的目標較大,核心問題是如何調動所有企業、專家的研究氛圍、積極性。”
希望能為企業提供一些優惠政策
山東宏拓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工鄧文強
“赤泥應用于路基膠凝材料等受地域的影響比較大,但是富鐵赤泥和鋼鐵行業結合后,我覺得30%的利用目標難度會降低。”山東宏拓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工鄧文強說,“富鐵赤泥選鐵出的鐵粉價格明顯高于普通赤泥提鐵出的價格,并且供不應求。赤泥的綜合利用,需要協會和政府溝通,對從事相關技術研發與應用的企業提供一些優惠政策,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能源指標方面,希望國家能夠給予從事赤泥綜合利用技術研發與應用的企業一些能源指標上的支持;二是稅收優惠政策方面,例如增值稅方面的優惠、即交即返的政策,希望地方政府給予從事赤泥綜合利用技術研發與應用的企業大力支持;三是希望協會能夠提供協助,對從事赤泥綜合利用技術研發與應用的企業提供手續辦理上的支持,從而簡化相關流程,加快新技術研發與應用的進度。”
努力實現赤泥在交通建材大規模應用
信發集團副總經理白東林
“赤泥當前存量不少,對赤泥的綜合利用有著迫切需求。”信發集團副總經理白東林說,“我們集團對赤泥的綜合利用的研究從未停止過,但是大規模、效益好的消納赤泥的項目不多。最早時我們投巨資利用鈣置換赤泥中的鈉,希望能通過鈉硅渣轉換為鈣硅渣,實現赤泥在交通和建材方面大規模應用,但是裝備水平受限,發現有些問題就停掉了這個項目;之后和山東大學、廣州大學、山東交通設計規劃院及山東高速聯合討論,把赤泥大規模地應用到山東高速的建設上去,技術已成功,試驗路段已建成,但下一步所修的高速公路應用赤泥,需國家政策的支持,請有色金屬協會幫助在政府與企業之間建座橋梁,爭取一些政策上的支持。赤泥用于鐵路建設,修建試驗路段,同樣需要政策的支持。只要這些路徑打通,對赤泥30%利用的目標有信心。”
對赤泥進行無害化處理
南山龍口氧化鋁常務副總經理、高工徐良振
“目前我們南山在赤泥綜合利用方面,一是開展了改性赤泥路基材料應用,二是示范性的赤泥與高硅尾渣生產陶粒建材,總體的應用量還是較少。”南山龍口氧化鋁常務副總經理、高工徐良振說,“結合當地條件,在龍口地區有部分礦坑,希望通過先對赤泥的無害化處理后,再對礦坑進行充填,這樣既能達到赤泥大規模綜合利用,又能實現礦坑修復、土地復墾的目的。技術上要具有可行性,政策和行業規范上也想要協會提供一定的支持。”
跨界合作可能是最有效途徑
三門峽鋁業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皮濺清
“目前迫切需要開展赤泥綜合利用政策研究。”三門峽鋁業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皮濺清說,“從氧化鋁企業的角度來說,赤泥給企業帶來的壓力巨大,運行企業每年要產生1億噸左右的赤泥,而赤泥堆場的新建、擴建很難解決,審批越來越難,已經出現因此被迫減產或停產的情形??缃绾献骺赡苁峭七M赤泥綜合利用規?;淖钣行緩?,需要在土地、環保、能源方面研究針對性的政策,不能按一般投資項目對待。另外建議在研究綜合利用政策的同時,注意引導開展赤泥無害化處理,赤泥主要的問題是堿性強,pH值在11~12,利用海水進行中和,可將其pH降低至9~9.5,非常接近即將出臺的《赤泥堆場原位生態修復標準》中要求的pH值9的標準,而且赤泥海水中和技術在國外已經非常成熟。”
多方努力有信心做好這件事
中鋁股份科技與發展部副總經理、高工鄧潔
“中鋁作為央企,有信心將赤泥綜合利用這件事做好。我認為在工信部的領導下,在行業協會的組織下,大家齊心協力,求真務實,是能打通赤泥綜合利用的障礙,實現30%綜合利用率目標的。”中鋁股份科技與發展部副總經理、高工鄧潔說,“赤泥利用現狀的統計方面,目前需要統一標準來計算赤泥綜合利用率和綜合利用量。赤泥聯合攻關項目方面,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一是赤泥源頭減量,主要從氧化鋁生產工藝進行攻關;二是產品應用,比如高速、水泥、鋼鐵、土壤等,和不同的下游企業、研究所通力合作,作出示范。”
鋼鋁融合是破解赤泥利用的一個方向
寶武集團環境資源科技有限公司高級業務總監彭程
“鋼鋁融合是破解赤泥大規模資源綜合利用的方向之一,鐵礦石和鋁土礦都是鐵和鋁的伴生礦,通過高效還原提鐵工藝實現渣鐵分離后,渣的利用價值將進一步拓寬,不僅是超細粉、微晶玻璃、礦棉等高值化建筑材料的優質原料,也是耐火材料、鋼鐵輔料的有效組分。”科技部“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循環經濟專項鋼鐵塵泥與有機固廢低碳協同資源利用項目負責人(首席科學家),寶武集團環境資源科技有限公司高級業務總監彭程說,“直接利用赤泥建材化,不僅因含堿高而難以利用,普通建材產品銷售半徑也限制了規模發展,而且隨著幾內亞礦高鐵赤泥比例的提升(含鐵量能夠達到40%甚至更高),直接生產生鐵和高品質建材是赤泥大規模應用的有效途徑;經過我們初步測算,在電價0.5元/kwh、天然氣3元/立方米、含鐵45%的干化赤泥(原料價格按50元/噸計算)應該就有盈利的空間了;我們正在聯合協會以及中國鋁業準備開展一些規?;囼?,以進一步驗證工藝的技術經濟可行性。此外,目前我們正在研發利用國內大量的低品位鐵資源的高效冶煉新工藝,助力鋼鐵行業攻克鐵礦石的‘卡脖子’問題。”
?。◤埾矂?孟躍輝 李錚)